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来信来访中不服人民法院判决的申诉案件应按审级处理的通知

时间:2024-06-18 00:21: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4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来信来访中不服人民法院判决的申诉案件应按审级处理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来信来访中不服人民法院判决的申诉案件应按审级处理的通知

1979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当前信访中的申诉案件,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来信来访中不服人民法院判决的申诉,不仅是林彪、“四人帮”所造成的冤、假、错案,而且对“文化大革命”以前判决的案件提出申诉的也相对增多。在进京上访的人员中,有很多是因为他们的问题在地方上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被迫来中央告状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对我们要查处结果的重要申诉案件,抵制不查、拖着不办,形成大量重复来信来访。为此,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申诉案件,按照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程序,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采取层层负责,按审级归口处理的办法,切实把申诉案件处理好,减少来京上访人员。
(一)坚持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申诉案件(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不服基层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般的由基层人民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接待处理;不服中级人民法院处理的,由中级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处理;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和过去各大区分院处理的,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处理。
(二)关于过去由机关、工厂、学校、群众团体等单位人民法庭处理的案件,现在提出申诉的,应由原单位查清,原单位撤销的,由现在单位或上一级查清,提出意见,送同级审判机关处理。
(三)今后来京申诉的案件,凡是不服省以下人民法院处理的案件,一律转高级人民法院督促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层层负责,逐件落实到单位,落实具体措施,落实结案时间,基本上做到就地解决。
希望各级人民法院对现有的申诉案件,抓紧进行清理排队,分别轻重缓急,调整力量,限定时间,分期分批调查处理,力争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为促进社会安定,发展大好形势做出贡献。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3年9月29日,劳动人事部

我部委托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3〕263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为GB3787--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该《标准》自1984年3月1日起施行。《标准》文本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请各地区、各企业主管部门为贯彻执行该项《标准》做好准备工作,贯彻执行时应以出版社《标准》文本为准。

附一: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Technieal safety code for handheldmotor operated tool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787--83(国家标准局1983年发布 1984年3月1日起实施)
为了防止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在使用中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本标准对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中的安全技术要求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1.分类
工具接触电保护分为:
1.1 Ⅰ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1.2 Ⅱ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
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结构符号。
1.3 Ⅲ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2.设计、制造
2.1 工具及其所配元件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或专业标准的规定。
2.2 工具及其所配元件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相应的国家或专业标准的规定检验合格,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获得批准后,方能生产和销售。
2.3 工具在出厂时,必须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应有独立的章节说明工具使用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内容应包括必须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3.选购和储运
3.1 工具的销售和使用单位必须选购和使用经检验合格,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工具。
3.2 工具在正常运输中必须保证不因震动、受潮等而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
3.3 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和腐蚀性化学品的场所。
3.4 工具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负责保管,并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
4.安全技术管理
4.1 工具的安全技术管理必须包括:
4.1.1 贯彻执行本标准和其他有关安全技术的要求。
4.1.2 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
4.1.3 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技术教育。
4.1.4 对工具引起的触电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
4.1.5 必须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订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
b、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c、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d、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
e、操作者注意事项。
4.2 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
5.工具的合理选用
5.1 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
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必须采用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电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5.2 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
5.3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应使用Ⅲ类工具。
如果使用Ⅱ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
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电器及Ⅱ、Ⅲ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等必须放在外面,同时应有人在外监护。
5.4 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以及存在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工具必须符合相应的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6.对软电缆或软线的安全要求
6.1 Ⅰ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注:原有以黑色线作为保护接地或接零线的软电缆或软线应逐步调换。
6.2 工具的软电缆或软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
7.对插头、插座的安全要求
7.1 工具所用的插头、插座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带有接地插脚的插头、插座,在插合时应符合规定的接触顺序,防止误插入。
7.2 工具软电缆或软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7.3 三极插座的接地插孔应单独用导线接至接地线(采用保护接地的)或单独用导线接至接零线(采用保护接零的)不得在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零线与接地线联接起来。
8.保护接地电阻
8.1 使用场所的保护接地电阻值必须不大于4欧姆。
9.对机械防护装置的要求
9.1 工具中运动的危险零件,必须按有关的标准装设机械防护装置(如防护罩、保护盖等),不得任意拆除。
10.检查和维修
10.1 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必须由保管人员进行日常检查。
10.2 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10.2.1 每季度至少全面检查一次。
10.2.2 在湿热和温差变化大的地区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10.2.3 在霉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
10.3 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b、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c、软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无损。
d、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e、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f、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g、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h、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障碍。
10.4 工具的定期检查,除10.3条的规定外,还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
表1
------------------------------------------------------------------
测 量 部 位 | 绝缘电阻(兆欧)
----------------------------------|------------------------------
Ⅰ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 2
Ⅱ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 7
Ⅲ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 1
------------------------------------------------------------------
注:绝缘电阻用500伏兆欧表测量。
10.5 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和维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0.6 工具如有绝缘损坏、软电缆或软线护套破裂、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10.7 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
10.8 使用单位和维修部门不得任意改变工具的原设计参数,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与原有规格不符的零部件。
10.9 在维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套管等不得任意拆除、调换或漏装。
10.10 工具的电气绝缘部分经修理后,必须进行下列测量和试验。
10.10.1 绝缘电阻测量按表1。
10.10.2 绝缘耐电压试验按表2。
表2
------------------------------------------------------------------------------
| 试 验 电 压 (伏)
试验电压的施加部位 |------------------------------------------
| Ⅲ类工具 | Ⅱ类工具 | Ⅰ类工具
----------------------------------|------------|------------|--------------
带电零件与壳体零件之间: | | |
仅由基本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 380 | | 950
由加强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 | 2800 |
------------------------------------------------------------------------------
注:绝缘耐电压试验的时间应维持1分钟。
10.11 工具如果不能修复,必须办理报废销帐手续。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


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规定(1997年修正)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规定(修正)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87年11月13日西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8年7月2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7年4月30日西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25日
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的《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各级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环保、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学校的主管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工作。
全社会都有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育秧序的义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保护学校的校园、校舍、运动场及其它教学设施。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及时修缮学校教学用房和其它设施,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学校危房应停止使用。
第六条 学校有保护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应如强对师生员工进行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和遵纪守法、讲究公德的教育。
第七条 学校不得将教学设施和场地出借、租赁、转让给他人,用于非教学活动。
第八条 学生不得进入电子游戏厅、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酗酒、赌博活动。
学校应对学生如强禁毒教育。
第九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门卫管理,加强安全保卫,落实治安管理职责。
第十条 学校应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食堂卫生管理。
第十—条 严禁下列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的行为:
(一)在教学区内取土、开渠灌溉、堆放物品;
(二)向学校及校园围墙、栅拦周围排放废气、废水,倾倒废渣、垃圾等污染物;
(三)在学校附近制造、播放超过50分的噪声;
(四)在学校门前及两侧30米范围内停放机动车辆、摆摊设点、设置垃圾斗(桶);
(五)在学校门前及两侧200米以内经营电子游戏、台球,开设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馆;
(六)在教学区内饲养家畜、家禽;
(七)在教学区内训练及练习驾驶技术;
(八)在教学区内进行商品营销。
第十二条 校园内严禁下列活动
(一)宗教活动;
(二)封建迷信活动,
(三)酗酒、赌博;
(四)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含有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第十三条 严禁堵截、威逼、侮辱、殴打师生员工,侵犯人身权利,抢劫学生财物。
第十四条 严禁携带各种管制刀具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进入教学区。
未经学校允许,校外人员、车辆不得进入教学区。
第十五条 严禁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及其它教学场所内吸烟。
第十六条 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要求学校停课,参加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第十七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向中小学生推销各类练习、复习资料。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主管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追究学校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没收非法所得。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有关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分别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令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二)违反第(二)、(三)项之一的,由区(县)环保部门依法处理;
(三)违反第(四)项的,分别由区(县)公安、工商、城管部门予以处罚,对个人处5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四)违反第(五)项的,由区(县)文化部门依法制止,并处10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街道、学校、公安等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的,由学校暂扣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制止销售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对违反的单位和个人处非法所得3倍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学校工作人员由于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重大事故的,须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西宁市人民政府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经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
自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附: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1997年4月30日西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25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决定
西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定,对《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暂行规定》作如下修改补充:
一、删去题目中的“暂行”二字。
二、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三、增如一条作为第三条:“本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环保、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学校的主管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工作”;“全社会都有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
义务。”
四、删去原第四条。原第三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保护学校的校园、校舍、运动场及其它教学设施”,作为第四条。
五、第五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及时修缮学校教学用房和其它设施,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学校危房应停止使用。”
六、删去原第六条、第七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学校有保护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加强对师生员工进行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和遵纪守法、讲究公德的教育。”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学校不得将教学设施和场地出借、租赁、转让给他人,用于非教学活动。”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学生不得进入电子游戏厅、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酗酒、赌博活动”;“学校应对学生加强禁毒教育。”
九、原第十八条修改为:“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门卫管理,加强安全保卫,落实治安管理职责”,作为第九条。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学校应如强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食堂卫生管理。”
十一、原第八、九、十、十一条合并修改为:“第十一条 严禁下列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的行为:
(一)在教学区内取土、开渠灌溉、堆放物品;
(二)向学校及校园围墙、栅栏周围排放废气、废水,倾倒废渣、垃圾等污染物;
(三)在学校附近制造、播放超过50分贝的噪声;
(四)在学校门前及两侧30米范围内停放机动车辆,摆摊设点,设置垃圾斗(桶);
(五)在学校门前及两侧200米以内经营电子游戏、台球,开设末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馆;
(六)在教学区内饲养家畜、家禽;
(七)在教学区内训练及练习驾驶技术;
(八)在教学区内进行商品营销。”
十二、原第十六条修改为:“校园内严禁下列活动:
(一)宗教活动;
(二)封建迷信活动;
(三)酗酒、赌博;
(四)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合有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作为第十二条。
十三、原第十五条修改为:“严禁堵截、威逼、侮辱、殴打师生员工,侵犯人身权利,抢劫学生财物”,作为第十三条。
十四、原第十二条修改为:“严禁携带各种管制刀具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进入教学区”;“未经学校允许,校外人员、车辆不得进入教学区”,作为第十四条。
十五、原第十三条修改为:“严禁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及其它教学场所内吸烟”,作为第十五条。
十六、原第十四条修改为:“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要求学校停课,参加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作为第十六条。
十七、删去原第十七条。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向中小学生推销各类练习、复习资料。”
十九、原第十九条修改为如下五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主管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追究学校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没收非法所得。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有关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分别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令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二)违反第(二)、(三)项的,由区(县)环保部门依法处理;
(三)违反第(四)项的,分别由区(县)公安、工商、城管部门予以处罚,对个人处5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至1000罚款;
(四)违反第(五)项的,由区(县)文化部门依法制止,并处10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街道、学校、公安等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的,由学校暂扣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制止销售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对违反的单位或个人处非法所得3倍罚款。
二十、删去原第二十一条,原第二十条作为第二十三条。
二十一、原第二十二条修改为:“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西宁市人民政府解释”,作为第二十四条。原第二十三条作为第二十五条。
本决定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西宁市保护学校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的暂行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199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