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举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的请示》的答复

时间:2024-06-29 14:06: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2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举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举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答复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举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的请示》(重工商市发〔1991〕2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培育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要求,因此市场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发挥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积极作用。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符合去年九月中央工作会议
和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对各种培育市场的途径和方法都可以进行探索和试点。为此,同意你局报告所提意见,在与物资部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但是,为了防止在同一城市盲目竞争、一哄而起,应
报告市人民政府批准。



1992年1月4日

关于抗震救灾进口物资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2008年第60号公告(关于抗震救灾进口物资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


  为鼓励国内外社会各界向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捐赠救灾物资,支持和帮助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抗震救灾进口物资的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对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3个月内(即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境外捐赠进口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国内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来华或在华的外国公民从境外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并直接捐赠给地震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以及境内加工贸易企业捐赠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加工贸易货物和国内有关单位直接捐赠给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物资中所用的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全部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二、在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期间,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地震局及省级地震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部门、中华慈善总会、四川省慈善总会、地方红十字会、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单位,均可作为接收单位接受境内外捐赠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各类进口物资,并享受上述免税政策。

  三、在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期间,无明确接收方的境外捐赠救灾物资,统一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负责接收,并向海关申请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四、对在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期间进口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加工贸易企业捐赠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加工贸易货物所用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以及随境外救援队、医疗队或包机进境的旧机电产品、旧汽车、旧医疗器械等,需要提交相关许可证件、通关证明文件或加工贸易内销批准证的,经海关核实确实用于抗震救灾后,准予免予提交有关证件。

  五、对在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期间进口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汽车、药品等物资,由非指定口岸进口的,准予在进口口岸办理清关手续。

  六、对上述可以免税进口的救灾物资已经缴纳的税款,准予退还。

  七、为加强对捐赠进口救灾物资的管理,自2008年8月13日起,恢复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救灾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办法》(署税〔1998〕443号)的规定执行,同时恢复执行其他各项现行进口相关政策和规定。

  八、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3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享受上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物资、设备的范围、数量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将所在地企业或归口管理单位提交的进口物资减免税申请汇总后,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

  在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物资、设备的范围、数量等确定前,有关企业、单位进口灾后恢复重建物资的,在进口企业、单位提供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出具的证明函后,进口地海关可凭证明函和进口企业、单位提供的税款担保先予办理货物放行手续,待有关规定明确后再办理进口物资的征免税结关手续。

  特此公告。





        


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蚕种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蚕种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产茧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牧渔业、林业)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四川、江苏、广东、山东省丝绸公司:
为制止一些地区在蚕种生产、经营上的混乱现象,严格控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维护蚕种市场秩序,切实保障蚕业健康发展,保护蚕农利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加强桑蚕茧收购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明发电〔1994〕11号)精神,现就加强蚕种管理的有关事项
通知如下:
一、加强蚕种生产经营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凡从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依法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坚决取缔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蚕种生产经营活动。
二、蚕种生产严格实行三级繁育(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四级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制度。繁制蚕种,必须严格执行蚕种生产技术规程和蚕种质量检验办法,符合省级蚕业主管部门下达的蚕种生产规划和杂交组合形式,接受蚕业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监督、检
查和管理。未经审定通过的蚕品种,不得繁制推广。
三、建立蚕种场和设立原蚕区,必须经省级以上蚕业主管部门审批。蚕种场和原蚕区以无微粒子病、无环境污染为先决条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养蚕设施、设备和桑园基地、技术管理人员等,交通方便,水源充裕。
四、严格实行蚕种质量检验制度。蚕种生产必须严格进行微粒子病的母蛾检验。母蛾检验工作由省级蚕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进行。其中三级原种由省级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统一检验,普通蚕种由省级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或由省级蚕业主管部门指定的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分片检验。蚕种
质量检验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或省级规定的蚕种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验。经检验质量合格的蚕种核发省级《蚕种质量合格证》;经检验不合格的蚕种必须就地监督烧毁。对严重发生微粒子病的蚕种生产单位,必须立即责令停产,限期整顿。
五、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蚕种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蚕种生产和经营的正常秩序。销售的蚕种必须按国家或省级规定统一包装,并在包装上注明品种、杂交组合、卵量、繁育年期批次、制种单位名称,贴附《蚕种质量合格证》。未取得《蚕种质量合格证》的蚕种一律不得上
市销售。
六、各地蚕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蚕种生产和经营加强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本通知,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及时上报。



199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