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时间:2024-05-06 17:26: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2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府〔2007〕247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已试行了一年多,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医疗救助工作,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对该办法作了修订,并经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厦门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市民政局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

(2007年5月19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闽政〔2005〕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闽政〔2005〕8号) 精神,结合本市实际运作情况,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医疗救助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以帮助我市城乡贫困群众解决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及基本医疗服务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条 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行属地管理;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

  (三)量力而行,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四)与《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

  第二章 医疗救助对象

  第四条 城镇户籍的医疗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市城镇居民户籍,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城镇贫困居民:

  (一)城市(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二)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 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扶养、赡养人;

  (三)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即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

  (四)享受40%救济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

  第五条 农村户籍的医疗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市农村居民户籍,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贫困居民:

  (一)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

  (二)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含“五保”对象);

  (三)享受40%救济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

  第六条 各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救助对象。

  第三章 医疗救助标准和范围

  第七条 医疗救助起付标准、救助限额和救助比例:

  (一)医疗救助起付标准、救助限额: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的救助起付标准和全年累计医疗救助的限额,由各区人民政府根据闽政〔2005〕6号、闽政〔2005〕8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自行确定。

  (二)救助比例:按照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超过医疗救助起付标准以外的部分的救助比例,由各区人民政府根据闽政〔2005〕6号、闽政〔2005〕8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自行确定。

  (三)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可用于资助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应负担的资金,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第八条 下列费用在审核医疗救助时应予扣除:

  (一)医疗机构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三)政府医疗补助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帮扶的救助资金。

  第九条 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本医疗救助的范围: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标准以外支付的费用;

  (二)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支付的医疗费用;

  (四)因器官移植、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以及保健、康复等发生的费用;

  (五)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费用;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属于本医疗救助范围的情形。

  第四章 医疗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 医疗救助申请每月受理一次,具体时间由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一条 申请人或户主需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一)《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定补领取证》、《五老人员定期定量补助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享受40%救济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定期定量补助证》原件和复印件;

  (二)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标准以内的收费凭证、疾病诊断书以及必要的病史材料和各种医疗保险赔付单据;

  (三)接受单位及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说明。

  第十二条 医疗救助申请的程序:

  (一)医疗救助对象本人或户主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厦门市贫困居民医疗救助申请表》,经村(居)民委员会初审和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在受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收到上报的申请材料起,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区民政局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经由村(居)民委员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区民政局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收到上报的申请材料起,在5个工作日内复核完毕。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核准给予其医疗救助的金额。申请人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将给予医疗救助的人员名单、救助金额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则退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由村(居)民委员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医疗救助金由区民政部门通过金融机构发放。

  第五章 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三条 医疗救助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各区人民政府确定,医疗救助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标准,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第十四条 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凭《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定补领取证》、《五老人员定期定量补助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享受40%救济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定期定量补助证》,院方对其住院床位费、护理费给予减收50%的优惠,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项目费用给予减收20%的优惠。

  第十五条 医疗救助对象患疑难重症需转到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由定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并报经区民政局同意,方可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第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项诊疗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医疗和药品质量,坚持因症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得要求医疗救助对象支付按规定应予减免的费用。

  第六章 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七条 各区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其资金来源:

  (一)财政拨款。由各区财政部门按城镇医疗救助对象每年每人不低于140元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按每年每人不低于80元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

  (二)社会捐助。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接收社会捐助。其中市民政部门接收的捐助,由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统筹安排,用于补充各区的医疗救助基金。

  第十八条 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区级财政部门应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并按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规定,对各项来源的基金收入和支出实行专帐核算、专项管理。区级民政部门应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第二十条 从上缴的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市级医疗救助调剂金,用于其他困难群众突发重大疾病致贫的临时救助。

  第二十一条 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七章 组织和实施

  第二十二条 医疗救助实行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区的医疗救助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

  (一)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城乡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的政策规定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医疗救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检查监督。

  (二)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配合做好医疗救助与《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

  (三)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配合做好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工作。

  (四)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并检查监督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对本区的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进行修订,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会同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一段时期,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疫情上升。局部地区时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暴发。为进一步做好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防控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本地区秋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切实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关注、追踪疫情异常增多情况,加强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疫源追踪、病例主动搜索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处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强化感染性疾病相关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做好病例隔离治疗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努力改善危重病人救治的设施条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鉴别诊断能力。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传染病)报告和监测制度,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查处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地特别是疫情高发地区要切实做好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哨点监测工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海、水产品和养殖场所的采集监测工作。国家级监测点所在地卫生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认真落实各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和流行因素变化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疫情暴发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及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要求,做好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全力降低疫情危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各地监测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各地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科学防控,切实落实各项重点防控措施

(一)霍乱疫情发生后,要切实做好病例隔离治疗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积极追踪感染来源,主动搜索病例,强化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组织开展预防性服药;加强疫点消毒,对查明的污染源进行及时、彻底地卫生学处理。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较高的地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公众做好爱眼卫生和个人预防,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毛巾、分盆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分诊、集中检治,避免医疗环境交叉感染;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检、日常消毒等工作,必要时可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关园、停课等措施;加强对游泳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住宿业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重点是公共场所消毒环节的管理和游泳场所水质的监测。

(三)手足口病发病较高的地区,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儿童的晨午检制度、环境消毒等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出现个案和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机构和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做好手足口病和一些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全力做好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科学、合理使用EV71抗体高效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提高诊疗效果,努力降低病死率。

(四)登革热流行地区,要认真做好病例临床救治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主动搜索可疑发热病例;及时清理积水、杂草,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灭蚊工作,做好蚊媒密度监测;对疫点周围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以防蚊灭蚊、晨检为主的防控措施;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时期疫情防控工作

世博会、亚运会举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重点关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霍乱、登革热、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疫情监测,及时研判本地秋季传染病流行态势,发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苗头,及时处置。

五、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指导公众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抓紧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改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切实搞好家庭、居民区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六、加强风险沟通,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

要主动做好风险沟通工作,按照《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要求,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传播载体,及时准确发布相关疫情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消除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
1991年12月29日,国家教委 财政部


为了鼓励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经研究决定,将发放研究生生活补助费办法,改为试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现将《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均按《试行办法》的规定发放奖学金,同时享受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粮、油、副食品价格补贴。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研究生,不再享受原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待遇。
二、已在校学习的国家正式职工考取的研究生,原享受的生活补助费高于《试行办法》规定的奖学金标准的,可保留其高出部分。
三、为适应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需要,增强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发挥研究生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把发放研究生奖学金同他们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报酬结合起来的办法。试行这一办法的学校,应将实施办法报国家教委、财政部备案。
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的研究生待遇,如另有合同或协议确定不由学校负责的,则按合同或协议及有关规定执行。非脱产的在职研究生不执行《试行办法》。
五、《试行办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教委、财政部(85)教计字180号文件同时废止。

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
为了鼓励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国家设立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一、享受奖学金的条件
凡是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研究生,均可享受普通奖学金: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成绩突出的研究生,除享受普通奖学金外,还可享受优秀奖学金。
二、普通奖学金标准
(一)博士研究生
1.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的(指应届毕业生及其他非在职人员,下同),每生每月90元。
2.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二年以上者,每生每月100元;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110元。
(二)硕士研究生
1.入学前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每生每月70元。
2.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二年以上者,每生每月80元;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90元。
三、优秀奖学金标准、评定比例和发放办法
(一)博士研究生:每生200元,评定比例不超过15%。
(二)硕士研究生:每生150元,评定比例不超过10%。
优秀奖学金在每学年末评定,一次发给。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学习期间书籍补助费标准,博士生每生每年1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60元。
(二)为了解决研究生本人学习期间生活上的特殊困难,按每生每月2元的标准编列预算,由学校集中掌握,用于对研究生的临时生活困难补助。